
誰想加入我這項行動?[影音資料] 這真是太好了!非常感謝。感謝剛才跳舞的人,也感謝剛才沒有跳舞的人。實際上,這種想法讓你們感到非常不舒適,所以你們可以體驗到舒適區。這就是我今日要講的內容。如果您覺得這有一點尷尬,請舉手:比如,她為甚麼在跳舞?還有,請上前跟她一起跳舞吧。當然,這讓你們感到不舒適,同時也讓我感到不舒適。事實上,我的丈夫激勵我在演講時全程瘋狂跳舞。我當然會說:「不要啊,你是在開玩笑嗎?」但是,他隨後不停地複述我的演講。我沒辦法只好答應。您會發現為甚麼會有一點尷尬。
但在我們走進舒適區之類的地方之前,我想讓你們回想關於恐懼最初的記憶。請回想一下 2、3、4 歲時一件讓你們感到恐懼的事情。在座的各位,誰害怕過小丑?請舉手。誰害怕過黑暗?是的。誰現在還害怕黑暗?只是開個玩笑。不是,但是說真的,我記憶中的恐懼最早可以追溯到我 3 歲的時候。那時我參加一個婚禮要走過紅地毯。當然,我不是新娘,我是花童,但是我當時害怕極了。
您可能會覺得,3 歲小姑娘穿著純白的婚紗裙,就像新娘一樣,還可以到處灑花瓣,一定很高興了,對吧?但我並不是這樣的。我很害怕,我要一個人走過紅地毯,而且還找不到坐在紅地毯盡頭的媽媽。
7 歲那年,我爸媽覺得我害羞不一定是情緒問題引起的。所以,他們帶我去看醫生。他們這才發現,我的眼睛根本甚麼都看不見。我需要配帶眼鏡,而 7 年了,他們一直都不知道。當真是這樣。所以,對的,我 7 歲時的舒適區就是我媽媽或者我爸爸身邊 10 步的範圍內。但是,真相是我們都需要舒適區,並且舒適區非常好,因為人生的大部份時間都生活在舒適區內。我們清楚地知道舒適區何時開始,何時結束,並且它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。它就好像你們獨一無二的個性或者身體。
所以,讓我感到不舒適的事情,你們就可能可以輕鬆應對。比如,吃生蠔。我不得不承認,我嘗試過,但是我實在做不到,只能吐出來。所以,我不得不重複嘗試同一樣東西。我因此花了不少錢。是的,事情就是那樣發生了。
但是,還有好消息,無需擔心。好消息是:舒適區會經常發生變化。舒適區的範圍因我們面對害怕或限制自我而擴大或縮小;事實上,在我人生的前 25 年裏,舒適區的範圍迅速縮小了。
我來自二戰倖存者的家庭,家人一半都在納粹集中營中喪生。我的爺爺奶奶很幸運。他們成功逃離了納粹魔掌,定居委內瑞拉(也就是我的家鄉),重新開始新生活。但是他們的恐懼感從未消失過。實際上,恐懼感跟隨一代又一代,延續下來。所以,我的媽媽也是在巨大的恐懼感中長大的,我也是如此。
幾年前,我總是想起那些事情,我開始意識到恐懼限制我人生的無限可能。直到那時,我才決定開啟新項目,徹底改變我的生活。我決定在 100 日內,挑戰 100 件令我感到恐懼的事情,打破家庭的恐懼鏈。
你們知道我最害怕甚麼嗎?這是我經常撫心自問的問題。坦率說,在我挑戰了這 100 件事情之後,我才意識到我最害怕甚麼。我確定這是你們不曾遇到過的。挑戰了 100 件令我感到恐懼的事情之後,我意識到真正的挑戰實際上是之前我的記憶中的一件事。但是,如果要我選一個,那麼我想最後一個是令我感到非常恐懼的。[影音資料]
大家請聽:我在思考最後一個令我感到恐懼的事情時,一個大品牌商找到我,說想要贊助我。我的第一反應很顯然是非常激動。直到我意識到他們只是想讓我從 New York City(紐約市)Rockefeller Center(洛克菲勒中心)爬下來而已。是的,我還真去考慮了這件事。因為,我覺得說不定未來某一日,我能成為意見領袖。我是個大眾臉,隨處可見。所以你們看到的我跟其他典型的千禧世代沒甚麼分別。是的,所以我認真考慮了這件事。但是,從內心深處考慮,我覺得這件事並不好。因為,我想最後一次挑戰超越生理方面的恐懼,並且能產生更有意義的影響。
經過深思熟慮之後,我決定拒絕品牌商的邀約。我決定挑戰我最大的恐懼之一:公開演講。我決定站上 TEDx 的舞台,向全世界講出我的故事,激勵成千上萬的人們追逐恐懼。
這個決定不僅僅標誌著我演講事業的開端,而且還向我展示出追逐內心認定正確的事情是多麼重要。這好比不輕易被看似獨特刺激的事情所影響。
讓我帶您來到我挑戰第 100 件令我感到恐懼的事情的那一日。
所以,就是現在,我的心跳動得厲害,我甚至能聽到心跳聲。[影音資料] 你們能聽到嗎?對吧?心跳聲真的超級大聲。那一刻,有位女孩跟我一起走,她唯一要做的就是確保我一切安全。她看著我,對我笑,但我沒有笑,因為我實在是太害怕了。她搭住我的肩膀,仿佛在說:「親愛的 Michelle,沒事的。你一定會成功的,我向你保證。而且,最差會發生甚麼事情?」
如果你們曾經問過自己或者其他人這個問題,請舉手。請誠實點。這是最糟糕的問題了。我的腦海中閃過 1000 種負面想法,因為我在想,「她是對的」。最差會發生甚麼事情?」但是,隨後我會想,等等,如果我忘了我的演講詞怎麼辦?如果我一下子呆住了怎麼辦?如果我窘迫不安怎麼辦?如果我讓我的家人大失所望怎麼辦?觀眾席中有誰?誰甚至因為我特地趕來?或者最糟糕的問題是:如果我失敗了會怎樣?對吧?
所以這時我忽然想明白了:如果我只是考慮最壞的局面,那麼我如何才能獲得勇氣呢?就在這時,我決定撇開這個問題,撫心自問,Michelle,最好的局面會是甚麼?
就是那時,我才開始透過現象看本質,挖掘隱藏在恐懼背後的無限可能。我想,等等,如果我表現理想會怎樣?如果我享受其過程會怎樣?如果我能夠讓家人或自己感到驕傲會怎樣?如果我能激勵聽眾採取實際行動會怎樣?此刻,我突然不再害怕,而是滿懷激動之情。這時,我聽到主持人報幕,「請以熱烈的掌聲感謝 Michelle Poler 的精彩表演。」
今日,此時此刻,我將挑戰我的第 100 件恐懼之事。
所以,為更好地理解恐懼,我將其分為三類:普遍、文化和個人。
事實證明,我們生來都會遇到普遍意義上的恐懼。不管你們來自何方,也不管你們年紀有多大,你們可能都會害怕蜘蛛,害怕針,還有可能畏高,這一點非常普遍。所以,如果你們對上述事物感到恐懼,請舉手。是的,你們一定非常恐懼那些東西,因為它們足以致命。[影音資料] 面對這些恐懼事物時,請加倍小心。
但是,你們知道的,隨著我們慢慢長大,我們會遇到一系列的文化方面的恐懼,影響我們對愛和歸屬感的需求,而且這些東西會在關鍵時刻把我們攪和得一團糟。每一種文化都有來自社會自成一體的規則和期望。不要這樣做;不要那樣穿;不要那樣說。社會製造恐懼,要求我們按照某種方式表現自我,並且按照社會的要求塑造個性。所以,害怕沒有歸屬感、無法融入環境、不被愛或者不被接受都會影響我們所做的大部份決定,以及影響我們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方式。於是,我明白了。歸屬感可以是很神奇的。它使社會、友情和團隊建設成為可能。但是,如果我們不夠仔細,那麼我們想要融入社會的需求就可能會損害真誠。當今我們生活的時代,真誠是人人該有的最寶貴的資產之一。
幾年前,我剛接觸演講,應邀前往 ESPN 為女性專有活動發表演講。當時,我如往常一樣非常激動,也非常緊張。但是,那時輪到我發言前,發生了一件事情,讓我信心盡失。在我前面發言的演講者是你們能想像得到的傑出人士。
她是 Carla,Morgan Stanley(摩根士丹利)副主席,同時亦是盛名斐然的作家。她經驗豐富、風趣詼諧、富有說服力和洞察力。總之,你們可以從她身上洞悉演講者所擁有的優秀特質。如果現在她還沒有為您所用,那麼明年您一定要將她收入麾下。因為她實在是太了不起了。所以,我越是聽她的演講,越是拿她和自己作比較。然後,我開始覺得自己是這個房間裏最大的冒牌貨。真希望從未來過這裏。
那日活動結束後,我剛準備回家。但是活動組織者讓我留下,邀請我和觀眾一起參加一個快樂時光的活動。我本來猶豫要不要走,但是我後來很慶幸我留了下來。那個晚上,很多人跟我說,對他們來說,我是當日焦點,因為我表現真實,讓他們產生了共鳴。他們因此而感謝我。那時我才意識到我的冒名頂替症候群讓我開始相信,我需要變成更像 Carla 才能備受推崇。而事實上,我只要做好自己,展現自己的真誠就足夠了。
這讓我想起 Steven Pressfield 的書籍《藝術之戰》(The War of Art)中的一句話:「我們這一生不是要將自己塑造成我們理想中的人物,而是應該找到我們已經是誰並且努力成就他/她。」
讓我們來談談最後一種恐懼:個人恐懼。個人恐懼和我們的自尊追求息息相關。為了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,我們往往會限制自身發展。我們會避免冒險、避免嘗試新事物、拒絕探索未知世界,因為我們知道這很可能導致失敗。而我們往往不願意為失敗埋單。但是,我現在擁抱全新的生活方式。勇氣是我的首選,讓我意識到成功的敵人不是失敗,而是舒適。
舒適感讓我們逃避追逐新事物。舒適感讓我們只是盯著手機聊天,而不會和坐在自己旁邊的人直接對話交流。舒適感讓我們繼續以不變的方式做事情,而不會適應新科技。舒適感告訴我類似這樣的事情:「好運往往留給一直等待的人。」但是,儘管老話是這麼說,但是往往有成就的人們不會坐以待斃,坐等好事自動上門。他們往往會主動出擊,讓好運降臨。
這讓我回想起我的第 101 日,那日挑戰恐懼的計劃終於結束了。我已經挑戰了自己的 100 個恐懼,我也發表了演講。所以,現在要做些甚麼呢?人們開始問我這個問題,但是我並沒有答案。我是說我只計劃到這裏,也就是只計劃了 100 日挑戰。所以,在第 101 日,我該做些甚麼呢?我毫無頭緒。我剛開始想,要麼就回到我的老東家 – 廣告行業,看他們是否還能接收我。因為我當時是突然離開 YouTube,所以他們可能並不想要我回去。但是,我可以試一試。然後,我的丈夫 Adam 來到我身邊,這樣說,「Michelle,你如果繼續這項行動會怎樣呢?你把這件事做大,然後就可以把它變成你的事業了。如果你能激勵人們努力生活會怎樣呢?」突然,我的情緒開始如過山車一樣,起起伏伏。我真是討厭大起大落。對呀,你們來看看當時我是多麼的悲催,Adam 是多麼的開心吧。看看這家伙 – 他真是太開心了![影音資料]
那時,我意識到自己不喜歡真實的過山車,也不喜歡情緒大起大落,是因為首先我對全球旅行過程中所有的可能性滿懷激動;其次,我喜歡激勵人們努力生活;最後,你們知道的,如果我害怕慘敗,大家會對我大肆發難的。
實際上,我是處於兩難境地。你們是否曾經遇到左右為難的事情,而且你們最想要的確實最令你們感到恐懼的呢?這就是我的感受。所以,嗯,對的,我的首選就是返回原來的工作崗位。這時基於恐懼、安全和舒適做出的決定。但是,從零開始我的行動,這卻是基於成長進步所做出的決定。
生活總是給我們出選擇題。有時,生活讓我們回到舒適區;而有時,生活又讓我們挑戰自我,幫助我們成長。今日最重要的事情是能夠確定幫助自己成長的選擇,那麼就那樣做,別管它帶來的恐懼。事實上,這是區分好壞選擇的最佳法則,因為大部份時候,能夠幫助人們成長的選擇是最令人感到恐懼的。
但是,今日我們要知道的是,我們感到越不舒適,就越能收穫更多。這就是唯一我想要嘗試所有的不舒適,傾注所有時間,展開這項行動的原因。而我現在已經開始看到成效。這項計劃,我的初心只是將其做成個人事業,但是現在它已經有了社會使命,那就是鼓勵全世界的人們擁抱恐懼。誠摯希望你們能夠加入到這次行動中來。

Michelle Poler 是一名充滿創造力與激情的社會企業家、主題演講人、直面恐懼之士,以及品牌建立策略師。她是 Hello Fears 的創辦人——這項社會運動讓數百萬人踏出舒適區,充分挖掘自身潛力。她曾在 TEDx、Google、Facebook 和 ESPN 發表演講,作品被 CBS、CNN、Huffington Post 和 Telemundo 等傳媒報道。Poler 還是 100 Days Without Fear 計劃的創建者。自 2017 年以來,她已經幫助全世界兩萬多名學生勇敢面對生活,發現真我,擁抱成長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