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察覺客戶的需要」是締約成交的重要關鍵之一,舉凡初識客戶的保單規劃,到長期客戶的保單檢視,無一不考驗著保險從業人員的敏銳度。然而,除了透過經驗的累積外,更是可以藉由專業知識的汲取與換位思考的能力,增強自己保單規劃的完善程度外,更獲得客戶信任。
因此這次邀請到MDRT臺灣會員余秀玲小姐進行訪談,目前在人壽保險公司擔任區經理的余小姐,將與我們分享如何察覺客戶需求,並藉由回應需求型的保單設計方式,消除並說服客戶對於保單規劃的疑慮。
問:面對初識客戶,您會如何得到客戶的信任與察覺需求?
答:拜訪初識客戶的目的是在於,提高與客戶互動,並非成交。最重要就是同理心,走入客戶的心裡、貼心的服務客戶。曾經在一次地拜訪中遇到忙著加工出貨的工廠,父母都忙著出貨,角落一個小男孩悶悶不樂,詢問下才知道小男孩期待過生日,但因為父母繁忙的工作,無法抽空幫男孩慶祝。因此,我當下立即準備送給男孩的蛋糕及禮物,讓男孩看到蛋糕及禮物時,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。
任何的小舉動都能大大提升客戶的好感度,後續透過聊天與工作分享,回歸到我的本職展現保險專業,「嗅到」客戶的問題及需求,且快速整合提出問題,並得到客戶認同與信任,達成共識締約。用心傾聽客戶的每一句話,再贏得客戶的信任。
問:您如何說服客戶接受您的規劃觀念?
答:當一個保險業務員要懂的事情非常多,培養自己多元能力,例如在醫療理賠方面,我處理過非常多客戶理賠的案例,久而久之,只要看到診斷書我大概就知道客戶發生什麼狀況。再加上我會詢問醫療界的客戶、還有透過朋友工作上的連結,分享得到的醫療險、醫療理論以及醫療議題資訊,協助客戶碰到的問題。同理心,懂得保戶的心理,更能貼切提出保戶所需求的保單內容,協助客戶做對的規劃。讓客戶感受到不一樣的真心服務,而不只是單純的在銷售保險。
坦白說,締約並不困難,我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在理賠過程。身為一個業務人員,必須要比客戶更在意他們在意和擔心的問題,無非就是客戶的權利。後續的處理要讓對方覺得我們是站在他的立場想事情,是真心協助維護客戶的權利,而不是只是純粹當個送件的業務人員而已。
在理賠服務上,客戶給我的感受,保險肯定是幫助人的,更肯定我在工作上創造的價值。
問:疫情局勢下,醫療型保單與保障型商品是否有受到影響?
答:疫情爆發前大部分都是以保障型的商品為主,但疫情爆發後最常接到的就是詢問防疫保單。套句政府在防疫時常提到的「超前部屬」,這時我會利用機會告訴客戶提前規劃的概念,說明一年期的防疫保單只是暫時解決眼前的擔憂。因為後面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,最好的做法就是要有一套完整的規劃,引導他轉向長期的保障,重新審視目前自己手上保障型商品的缺口做補強,畢竟保障型商品就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超前部屬。
問:對您而言,從業人員要持續自我精進的原因為何?
答:坦白說,這個工作的進入門檻並不高,但要懂的東西非常多,還有一項處理事情的能力。不單單只是保險而已,也有可能是法律或是其他領域,無論是在生活上或是保險上的問題,你才能在客戶碰到問題時給予幫助,成為對方第一個想到的人。但我說的「懂」並不是說專精,而是略懂,我常常跟客戶說我僅是給建議,不可能像律師那麼專業,然後會請他參考這個方向去找律師。可是相對的,自己周圍也要有這樣的朋友可以諮詢。借力使力,透過介紹客戶,提供完全不同層次的服務,無形中形成個人的品牌,讓客戶無條件的信任。這個行業自我學習精進真的非常重要,將知識力轉為業務力。保險與醫療息息相關,要懂得醫療知識運用。當拿到客戶的診斷在處理理賠時,學習了解疾病的病癥、醫療案例、客戶分享的治療方式,或是自費藥品,加深客戶對醫療險的重視。
保險業務上認識許多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,在客戶那邊學到更多行業的專業知識。例如,如果客戶是醫生時,有時候可以藉由跟對方的互動,吸收到更多醫療議題與知識補給,這對我在經手醫療保單時非常有幫助。期許自己不斷得學習而不是安於現狀,我相信提升個人的能力,才能提供客戶與時俱進的服務。
問:加入MDRT後,有獲得什麼對您來說很有幫助的資源嗎?
答:就像我前面所說的,保險行業的進入門檻不高。但也因為這樣,你必須常常問自己「我要當哪一種業務員?」除了專業能力之外,還有沒有其他地方是我可以去接觸的?
加入MDRT百萬圓桌之後,我發現最大的助益是能讓自己看到不一樣的天空。像我們公司這麼大,有來自全台灣各地方的業務員,每個人所掌握的資訊,或是技能都完全不同。與相同理念的績優同仁一起學習,從他們身上,學習行銷技巧與客戶經營,複製他們優秀的成功經驗、為人處世,或者是推展業務的方法。而且不只是從對方身上學習,我也可以藉由交流的機會,學習產業新知識,相互鼓勵,彼此互相提升。MDRT百萬圓桌對我來說,就像是奧運對運動員一樣;就是這產業的最高殿堂。
Contact: MDRTeditorial@teamlewi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