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50歲以上客戶建立長久關係的實用技巧
中國香港中高齡人口持續增加,理財顧問如何成為他們人生後半場的長期夥伴?本文分享三位顧問的真誠陪伴與信任經營故事,提醒我們,服務的價值在於用心連結,而非一時成交。
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,香港50至64歲的中年人口約佔總人口的24%,而65歲及以上長者佔約20%(2024年中數據),是社會中一個龐大且持續增長的群體。他們多數已經完成家庭基本責任、財務狀況穩健,開始規劃人生後半場的理想生活。這一群人不只是一次性購買保單的「客戶」,更是值得我們長期陪伴與經營的「關係資產」。
隨著中高齡群體對理財服務需求增加,理財顧問若能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目標與財務規劃,提供量身定制的建議與服務,不僅有助於建立長期穩定的客戶關係,也能拓展業務發展的機會。
- 理解客戶需求,從人生階段出發
用提問展開對話,用同理心建立連結
50歲以上的客戶通常經歷了人生多個重要階段轉變:孩子已經獨立,事業方向可能有變動,甚至父母逐漸年邁或離世。這個階段,他們對理財的需求也從「資產累積」轉向「資產守護與傳承」。作為理財顧問,不能只聚焦於推銷產品,更重要的是成為他們的傾聽者與人生規劃的陪伴者。
百萬圓桌會員歐妙寬小姐(Tracy)分享,與50歲以上的客戶對話,重點不在於立刻談保險,而是先建立信任與共鳴感。「因為我先生已經入『五』,我會特別留意這一代人的生活處境——子女進入中學、大學,親子溝通出現變化;父母年事已高,需要照顧;自己也開始思考退休安排,包括金錢、生活方式及醫療保健。」她說。
開場時,她會從一些生活化的開放式問題切入,例如:「退休後你想做甚麼?」這樣的提問自然不造作,也容易讓對方打開話匣子。「我平時會留意七、八十年代的音樂、電影、汽車、卡通等流行文化,因為這些都是他們年輕時代的共同回憶。說說當年的事情,氣氛就更自然。」她也會聊旅行、保健、養生等主題,慢慢引導對方分享生活與規劃。
在Tracy看來,真正有意購買保障的人,不論婚姻或家庭狀況如何,往往都是「有責任感」的人。「他們通常關心家人、健康、退休生活,甚至資產承傳。我會從他們說話中捕捉這些重點,有時未必關於保險本身,而是生活中一些細節,例如照顧長輩或對將來的不安等等。」她特別提到,一些簡單但有溫度的開場,例如:「最近去了哪裡旅行?未來有沒有甚麼地方想去?」就能了解對方的生活模式與價值觀,進一步觀察其旅遊消費喜好、生活品味,從而為後續的建議提供依據。
「最重要是用心聆聽,對方說完,我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會虛心請教。」她補充。「過去十幾年,我都有留意人口老化對社會政策和市場供需的影響,這些資訊其實都可以幫我開啟話題。
- 提供超越產品的全方位服務,創造長期價值
服務不能只有一次交易,而是長期的陪伴感
對於許多50歲以上的客戶來說,基本保障往往已經到位。他們選擇顧問時,更看重的是整個服務過程中所展現的關懷與專業,而非單純的產品本身。因此,理財顧問應該從「一次性交易」的思維,轉向「長期陪伴」的服務理念。
百萬圓桌會員蔡萬方小姐(Angel) 分享,她會先確認客戶名下所有保單,再將保單資料進行分類,例如依照保單類型、生效日期、保障期限、核心責任(保什麼)、繳費方式等關鍵項目,整理成簡明的表格或清單。對於計劃書中較為複雜的數據內容,她會額外製作換算表格,方便客戶理解——例如有客戶想為孩子購買儲蓄保險,她便會將保單年期、保費、供款期、優惠、提取明細及回報率等資訊整理成一目了然的表格,並結合客戶的需求進行個性化解說。這樣的細心與專業,讓客戶在掌握保障內容的同時,也感到安心與被重視。
在日常服務中,Angel 不只關注保險本身,更注重與客戶保持生活層面的互動。除了定期保單檢視,她會主動了解客戶近況,必要時成為「及時雨」,第一時間提供協助。公司若贊助演唱會或活動,她會邀請客戶一同參與,安排聚餐或聚會加深感情聯繫。
她還養成了長期關懷的習慣——每位客戶生日都會收到短信祝福,節日會寄送禮品,如中秋月餅、聖誕麵包等,讓對方感受到節日的溫暖。有一次,一位患有大三洋疾病的客戶在重疾投保上幾乎被所有公司拒保,但 Angel 沒有放棄,而是與客戶並肩努力爭取,最終雖然有不保事項,仍成功為對方獲得保障。當這份保單落地時,客戶感受到的並不只是保障本身,而是被理解、被重視、被用心對待的信任與溫情。更難得的是,這位客戶後來從被守護者,成為了與她並肩同行的合作夥伴。
在 Angel 看來,「長期陪伴」意味著服務要貫穿客戶人生中的每個重要節點——無論是退休、子女結婚,還是生活計劃的重大轉變——都能及時給予支持。這種持續且真誠的存在,才是鞏固關係、建立信任的關鍵。
- 建立信任的溝通節奏,建立信任連結
語氣要溫和、步調要適中,才能讓人安心打開心扉
不同世代的客戶在溝通習慣上各有差異。年輕客戶偏好即時、快速的回應,但年長一輩的客戶則更重視語氣溫和、有禮而不唐突的交流方式。理財顧問要善於調整語言與節奏,採用陪伴式、非侵略性的溝通方式,減少客戶的心理壓力,使對話更自然、更讓人安心。
百萬圓桌會員張浩欣小姐(Chrissie)分享,她以線下聯繫為主,且退休客戶多來自轉介,建立信任感非常重要。她透過日常談吐與客戶拉近距離,常談及自身生活,因為客戶子女年齡與她相近,容易產生共鳴。她會邀請客戶參加退休講座、節日送禮和聚餐,透過持續互動建立信任,也會分享最新市場資訊,幫助長者了解新理財工具。在面對不喜歡頻繁聯絡的客戶時,Chrissie會採用輕鬆自然的線下互動方式,如講座、送禮、飯局,避免生硬推銷,注重保持聯繫的節奏和方式「不唐突、不急躁」,讓客戶感受到關心卻不覺得有壓力。
她分享了一段親身經歷:剛入行時,她主動在Facebook聯絡一位許久沒聯絡的叔叔,雖然第一次嘗試未成功,但通過多次見面、邀請參加講座及偶爾送禮,逐漸建立了信任。最終成功協助該客戶規劃醫療保險、保費融資及儲蓄計劃,保障他的退休生活安穩。
她認為,結合市場資訊與生活分享的訊息內容,加上持續自然的聯繫頻率,最能增強與客戶的情感連結。
服務不是贏在一次說服,而是贏在十次守候
與50歲以上的客戶建立關係,不是靠一次性的行銷話術,而是靠時間、誠意與一致的關心。真正的信任,不會來自於話說得多漂亮,而是來自於對方心裡知道:「這個顧問,真的關心我,而且不會走遠。」
當你願意投入時間去經營關係,你將不只是他們的理財顧問,更是他們在人生後半場中的重要夥伴——這樣的價值,才是最無可取代的。
Contact: MDRTeditorial@teamlewi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