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許。本該。應該。保險是打破墨菲定律、應對「我早就告訴過你」的法寶。在需要用到保險之前,我們通常會認為保險就是浪費金錢。派上用場後,保險又成為了我們買得最值的一樣東西。
每個顧問都有關於客戶流失的故事。我的故事主角是一對比我大 10 歲的善良夫妻,他們差點從我手中「溜走」。我認識 John 和 Ann 的時候還是個職場新人,他們當時正在收購一間建築公司。之後,他們向我買了金額不小的人壽保險,大約有 550 萬美元。但隨著時間推移,John 開始猶豫應否按當時的保額續保。
他打來電話,我就去他家談了談。John 認為他不再需要這種保險了,但我還是向他講了一些道理,提醒他為何要有這種保險。
他公司的優勢在於由 John 自主經營——而他對建築行業瞭如指掌。 「萬一您離開人世,銀行很有可能會向您的妻兒催收貸款,尊夫人不懂得駕駛水泥車或操作裝載機,而您的孩子都很年輕,剛入行沒多久。」我向他解釋道。「銀行不會替他們承擔風險,在建築這一行,公司無法在沒有抵押品的情況下持續經營。」
我提醒他,他的企業每天都背負著 300 萬美元的債務,這是他購買機械所欠的債款。如果機械這筆貸款還清了,Ann 就可以僱人經營生意,哪怕 John 發生了意外,公司也能存續下去。他的保費是每年 3 萬美元,雖然聽起來很高,但如果與 300 萬美元相比,就不算甚麼了。這是抵押貸款保險,所以我們會將保費從企業收入中扣除。
John 曾三次萌生取消保險的想法,我每次都勸他打消這個念頭。John 對汽車情有獨鐘,但每年保費高達 3 萬美元,使他無法將錢花在愛好上。
當這對夫婦準備在結婚 35 週年之際踏上加勒比海郵輪時,John 再次懷疑自己的決定。他沒有打電話給我,也沒有冒著被勸的風險,而是背著我偷偷寫信給保險公司,在開始郵輪之旅前申請取消保單。
接著,John 和 Ann 就出海度假了。他們有很多值得慶祝的事情——兩人婚姻美滿、事業蒸蒸日上、孩子們快將長大成人,一家人生活幸福愜意。但 John 患上了動脈瘤,不得不上岸接受醫治。丈夫突然生命垂危,Ann 急忙打電話給我。我安排他們的三個子女(分別是 17 歲、20 歲和 21 歲)及時趕到 Florida(佛羅里達州)的醫院,與父親道別。
事情發生時,我對他取消保單的事一無所知,Ann 也是如此,因為 John 沒有告訴她取消保單的計劃。
兩天後,辦公室助理告訴我,我們收到保險公司寄來的信封,裡頭裝著一份退保表。當我看到保單上的名字時,臉色瞬間煞白。這是顧問最害怕發生的事情了;所幸上帝再次眷顧了 John 和他的家人,他本想取消保單,卻未有成功。
表格上這樣標註著:「錯誤。錯誤。請更正。須由客戶簽名。」在匆忙取消保單時,John 犯了一些粗心的錯誤,幸好這些錯誤需要更正,導致取消保單的表格失效。他一家仍能獲得全面保障。我將表格扔進了垃圾桶,這家人至今仍是我的客戶。
雖然 John 去世時公司經營狀況良好,但是退保可能會讓 Ann 失去獲得融資的能力。如果您沒有信用額度,那就完蛋了——您甚至不能投標。他們的家庭財富將用於償還貸款,公司也很可能會倒閉。
幸好這一切都沒有發生,如今 Ann 已經退休,家族企業交由孩子們打理。保險所帶來的影響實在令人難以置信。如果沒有 12 年前那筆賠償金,Ann 就無法在丈夫去世後保住賴以生存的家產,並最終將家族企業傳承給後代。
這是他送給家人最後的禮物,也是一份天大的厚禮。